中国空军的美国志愿飞行队,大家常称其为“飞虎队”,是抗日战争中举世闻名的空中劲旅。然而,鲜有人知,这支传奇部队的存在仅仅持续了几个月在线配资交易·加杠网,在1942年7月便宣告解散。
当代人常把之后的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也称为“飞虎队”,但实际上,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队伍。最关键的原因在于,原“飞虎队”的成员大多已经散伙,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“工钱”问题。
1941年12月20日,飞虎队正式投入战斗之前,陈纳德招募了大约100名美国飞行员(参战的飞行员为82人),以及200名地勤人员。但这些人并非真正的“民间人士”,而是陈纳德从美国陆军、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等部队中挖来的正规军人。美国军方的配合,促使这些军人暂时退役,以“民间人士”的身份加入了志愿飞行队。
展开剩余86%从法律和编制上来看,“飞虎队”是中国空军的正式部队,所有美国志愿者也都是中国的正式军人。而飞虎队最初装备的100架P-40战斗机(实际到货99架,其中一架受损),是由中国政府花钱购买的。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工资,以及战绩奖金,全部由中国政府支付。
在这短短7个多月的时间里,飞虎队在缅甸和中国西南地区奋勇作战,自称摧毁了296架日本战机,其中空中击落229架。根据日方的记录,他们的实际损失约为115架。飞虎队的损失也不小,共有14名美国飞行员在战斗中牺牲或被俘(其中6人因事故丧生)。此外,飞虎队所装备的99架P-40(“战斧IIB”,相当于P-40B)在战前训练过程中损失不少(开战时仅剩79架可用),其中部分飞机被日机摧毁,整体损失已超过一半。为此,美国陆军支援了50架P-40E以替补损失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最初被用于轰炸东京的杜立特轰炸机部队(16架B-25中型轰炸机),在从“大黄蜂”号航母起飞后,也被提前纳入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飞行队的编制。按照美国军方的计划,杜立特部队执行完轰炸任务后,将直接飞往中国,加入陈纳德的麾下,成为“飞虎队”的核心力量。然而,由于16架B-25全部损失(15架迫降,1架飞到海参崴),这一设想最终未能实现。
很多历史资料将美国陆军第23战斗机大队(后并入第十四航空队)误认为是“飞虎队”的后继部队。事实上,第23战斗机大队与飞虎队曾一度并存。1942年6月1日,第23战斗机大队的核心成员(以大队长罗伯特·斯科特上校为首)开始前往中国战区,但由于人员和装备运输非常分散,直到飞虎队解散时,它们才开始和飞虎队联合作战。然而,两个队伍的管理体系却完全不同。
飞虎队的最后一战发生在1942年7月4日,当时他们在衡阳上空击落4架日机,且没有任何损失。也正是在这一天,“飞虎队”正式宣布解散。
美国军方曾计划将飞虎队的人员直接转隶到第23战斗机大队,陈纳德则从“民间”身份恢复为陆军上校,并迅速晋升为准将,负责指挥美国陆军驻华航空队(后改名为第十四航空队)。然而,大多数飞虎队的飞行员并不愿意接受这一转变,因为他们早已不再是美国军人。最终,飞虎队的60多名飞行员中,仅有5人留在了第23战斗机大队,而100多名地勤人员中,也只有十几人选择留下。这个决定对部队的作战能力带来了不小的打击,因为这些飞行员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。
飞虎队在短短七个月内,涌现了19位战绩超过5架的空战王牌。最具战绩的飞行员是罗伯特·尼尔,他的空战纪录为13架。此外,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最高王牌格雷戈里·博因顿也曾是飞虎队的一员,在中国击落了2架日机,并地面击毁了2至3架日机(博因顿由于与陈纳德发生矛盾,早在1942年4月就离开飞虎队,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)。
飞虎队的离队原因,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重新加入美国陆军后,原本中国当局给予的高额薪水和奖金全都不复存在。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美军高层的管理方式。美军的高官习惯了传统军队的等级制度,强行将“飞虎队”成员收编,并给他们下达许多苛刻命令。飞行员们对这种待遇表示不满,纷纷提出离队申请。美军驻华航空队指挥官克莱顿·比塞尔少将甚至威胁说,“如果你们回到本土,将会被强行征兵”,这无疑激怒了更多的飞行员,最终导致了集体解散。
离开的飞虎队员大多回到了美国本土,其中一些人以“战争英雄”的身份,参与了政府的战争公债宣传活动,也有一些人加入了民航公司。更有不少飞虎队员重新加入了美国陆军航空队,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继续作战。只有少数几位飞行员再次返回中国,加入了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,比如中美混合飞行团的第三战斗机大队长威廉·诺曼·里德中校(1944年12月牺牲)。
飞虎队的大部分成员离队,主要还是因为中美两国在薪酬待遇上的巨大差距。根据当时的记载,中国政府为飞虎队提供了相当优厚的待遇。正式飞行员每月工资为600美元,小队长为675美元,中队长为750美元,地勤人员为250美元,此外,还提供战绩奖金。
飞虎队的飞行员,特别是像威廉·诺曼·里德这样的王牌飞行员,常常能够获得丰厚的战绩奖金。例如,里德在飞虎队服役期间,空中击落了3架日机,并在一次袭击日军机场的战斗中,与其他飞行员合作击毁了15架地面日机,因而获得了高达5250美元的战绩奖金。
与此相比,美国陆军的待遇显然逊色得多。例如,少尉月薪仅150美元,上尉200美元,而准将的薪水为500美元。飞虎队的飞行员月薪600美元,相当于美国陆军准将的收入,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留在飞虎队,甚至愿意放弃重新加入美国陆军的机会。
飞虎队的“王牌”之一,罗伯特·尼尔,在加入飞虎队之前是美国海军的少尉飞行员。美国陆军航空队企图收编飞虎队时,为他提供了少校军衔和200美元的月薪,尼尔当即拒绝了这一条件,选择返回美国并加入了泛美航空公司,后续再未参与战斗。
飞虎队中坚持留下来的五名飞行员中,最著名的包括大卫·李·希尔和小罗伯特·李·斯科特。
大卫·李·希尔(1915-2007)在飞虎队解散时担任第二中队指挥官,战绩为10.25架,排在第三位。后来的希尔成为第23战斗机大队的上校指挥官,战绩增至18.25架,并成为美军第一个驾驶P-51击落零式战机的飞行员。战后,他指挥了美国第412战斗机大队,成为美国首个驾驶喷气战斗机的飞行员,最后以准将军衔退休。
小罗伯特·李·斯科特(1908-2006)的经历更加传奇。原本驾驶B-17轰炸机的他在线配资交易·加杠网,途中改变主意加入飞虎队,成为战斗机飞行
发布于:天津市融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